什麼是水活性?為什麼業者需要了解水活性?

如果食品成品、原料,是由稍有規模的工廠生產。出廠檢驗報告,通常檢驗項目除了「微生物」以外,還會檢測「水活性」。

用途在於食品安全

水活性為什麼需要列入品管檢驗項目呢?

雖然水活性似乎與水有關,但是主要的用途在於「食品安全」。

我們可以知道「致病菌」是重要的食品危害,我們能從觀察、檢測,了解微生物的生長狀況:

  • 桌上的吐司麵包,滿滿的黑點、綠點,也散發出酸酸的臭味
  • 冰箱放了一瓶未喝完的牛奶,一打開就散發出一股濃濃的酸臭味
  • 將產品送進實驗室進行檢驗,確認微生物指標超出標準

預期微生物風險

我們想像一種情況:如果有一項產品,順利上市後並且成功熱銷。

但是,當賣出一周之後,才發現產品似乎與市面、過去生產的產品不同,特別容易長細菌!很容易發臭、發酸,這樣的情況就非常嚴重了!

所以,該如何在「麵包還沒長黴」「牛奶還沒發臭」「尚未檢出」之前,就能預期微生物風險呢?

水分與水活性

可以用食品中的水分,預期微生物的生長嗎?

細菌的生長需要水,雖然食品水分越多,通常愈容易長細菌,但其中卻有很大的誤會。

果醬、醬汁、糖漿、果醋含有80%以上的水分,但是不容易長細菌,甚至能存放在常溫很久。

因為食品中不是所有的水分,都能幫助細菌生長

能先將「水活性」視為「微生物可以利用的水分」,這麼一來,只要檢測出水活性愈高,就能預期微生物就愈容易生長了

水活性來自於自由水

要怎麼檢測水活性?為什麼微生物只能利用部分的水分?

在食品中,水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,居乎所有的食品成分都會接觸大量的水分。

有些水分被緊緊包覆,跟食物組織「結合」在一起;有些水分在食物的表面,容易蒸發、蒸散,就像是「自由」活動。

這就是「結合水」「自由水」的基本概念

而水活性就是檢測「自由水」的多寡,這麼一來就能知道微生物、酵素、氧氣能跟多少水分產生作用了。

評估有效期限

有效期限的評估要素有兩個:第一個是客觀的品質變化,通常最重要的是微生物所帶來的生物性危害,也就是先前提到的,水活性主要來預測微生物生長的狀態。

第二個是主觀的感官品評,因為有效期限必須涵蓋『賞味期限』,賞味期限是更高的標準,除了在這個時間內食用,排除了食品腐敗的風險,還要有廠商承諾消費者最佳的食用體驗。

水活性也跟食品的物理、化學變化有關,例如氧化變色、油脂劣變等等,有些變化雖然不會影響消費者健康,但是常會影響產品的口感與風味,水活性也能程度上預期『賞味期限』。

了解更多:食品的有效期限該怎麼訂?

水活性的應用

水活性跟微型食品創業有什麼關係呢?

運用水活性的概念,能大幅提升有效期限、延長貨架期。

傳統食品的應用:果醬、醃漬品,用糖分、鹽分讓食品中的水活性降低,讓產品保有濕潤的口感,但大幅增加保存性。

這樣的產品稱為「中濕性食品」,是利用水活性概念,發展出具有良好保存性的食品。

您能想看看:

  • 您的產品是否需要提升保存性?
  • 依目前的通路狀況,提升保存性是否助於降低成本?
  • 產品的成分中,哪些可能有助於降低水活性?
  • 產品的口感與水活性的關聯?

關於作者

Brian
國家高考食品技師、經濟部保健食品工程師、經濟部食品品保工程師證書。專長保健食品研發、食品安全與法規諮詢。目前國內任職生技公司產品經理、兼任產業顧問。關於本站

文章焦點:

  歡迎來信諮詢